喜羊羊看病——再谈病与症

喜羊羊最近比较烦,因为他感觉自己得了一种怪病:他讨厌灰太狼的气味。他抱怨,即使这种气味远远地飘过来他都受不了,尽管他明知道灰太狼现在离自己很远很远。这种气味把可怜的喜羊羊弄得吃不好、睡不着、血压上升、内分泌失调。

作为喜羊羊可以有两种选择方案:一是想办法把灰太狼干掉;一是去买一种药,这种药可以降低嗅觉细胞对气味的敏感度,甚至广告上宣传,即使灰太狼就在身边,服了这种药,也不必担心闻到它的气味。

相信即使是让懒羊羊去选择,他也会选择干掉灰太狼。即使分不清“病”与“症”的关系,他也知道灰太狼才是真正的麻烦。而那些高血压或者内分泌失调等,只不过是因灰太狼而引起的。也就是说,灰太狼是“病”,而高血压和内分泌失调是“症”。假使喜羊羊服了这种药,他可以舒舒服服地睡大觉,但有可能那一天会被灰太狼吃掉。

人类在病与症的解决上就面临这样的困局。举例而言,现在流感病毒代替了灰太狼。那么它带来的症状是什么呢?就是打喷嚏、流鼻涕、头痛、发烧。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因为流感病毒在与人类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在寄主36.4~36.8℃左右的体温下繁殖的模式。或许你会问:为什么它那么聪明,又为什么那么巧,它将繁殖温度设定得与人类体温一致?它怎么就没设定成高几度或者低几度呢?答案或许很简单:最早的病毒繁殖温度有可能各种各样,但那些高几度或者低几度的病毒,因为找不到合适体温的寄主去繁殖,因此都灭绝了。留下来的,刚好就是繁殖温度设定成与寄主体温相一致的那些病毒。

面对病毒,人类当然不会束手就擒。其中一种手法就是,我们会动用白细胞去抵抗,而白细胞抵抗的一种方法就是释放白细胞激素进入血液,这些激素会随血液循环进入脑血管激发控制体温的大脑区域,从而使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2℃时,病毒的繁殖受到抑制。这原本是人类在与病毒斗志斗勇的进化道路上建立起来的抵抗机制,但这种机制导致的如喜羊羊般不适的感觉也很强烈:头痛、四肢乏力。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通常血液当中的化学成分是一定的,突然增加了那么多白细胞激素,化学成分显著改变了,导致了浑身酸痛、头痛。

这种酸痛或头痛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让人休息下来,从而节约大量的能量来专心致志对付病毒。

(提示,释放白细胞激素进入血液的另一个目的是释放大量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有促进淋巴母细胞合成;合成干扰素干扰病毒的RNA转录;以及促进免疫球蛋白合成等功效。)

发烧头痛让我们很难受,对此,我们也会面临喜羊羊的选择困境,到底是杀死病毒,还是退烧?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做出的决定甚至不如懒羊羊。

当然,情况会比喜羊羊的气味过敏复杂一些:如果我们的体温升得过高,通常认为是超过39.3℃时,细胞内的蛋白质会面临变性的风险,尤其是脑细胞。因此,国外医院的做法是,当患者超过这个温度时,医生会考虑给他使用退烧药物,不过得经过院长同意并签字,否则有可能要承担因此而带来的法律后果。

现在又有另外一个问题出现:为什么我们进化的时候不把体温设定成39℃以上,那样我们就可以不被病毒利用了。答案有二:1、当人类体温升高两度时,因代谢加快而消耗的能量急剧增加,为了维持这些能量消耗而摄入的营养物质的量在现有的身体机制下是无法满足的,或者专业一些的说法是“进化成本过高”。2、病毒的进化速度远比人类快得多,它很快就会建立起来一个39℃繁殖的机制。因此,我们只能通过体温的临时改变来对抗它,而不能设定一个更高的温度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而现在的体温,则是一种多方面权衡之后的最佳选择。

因此,当我们跳出以往的病症视角来看问题的话,我们会发现,症虽然让我们不舒服,但它刚好就是我们逃离伤害的动力,或者是我们对抗伤害的手段。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